2022-01-04 17:50 文、图/ 张召
12月23~24日,应我院和研究生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杨庆远教授、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侯磊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吴风收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冯维旭副教授做客99499www威尼斯“未央导师论坛”,为99499www威尼斯师生作了线上系列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99499www威尼斯教师张召副教授主持。
杨庆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镍基MOF材料在煤层气及氢气分离中的应用”。杨教授就目前CO2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并阐述了煤层气分离技术的重要性。随后,杨教师介绍了晶态Ni-MOF材料作吸附剂用于高效CH4/N2分离,其分离效果远高于多孔碳材料。杨教授课题组合成的新型MOF材料已经从实验室合成到批量化放大(千克级),为工业化CH4、N2、H2的分离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材料。
侯磊教授作了题为“稳定性金属氮唑/羧酸框架的组装和功能”的学术报告。侯教授详细介绍了引入了氮唑/氮唑-羧酸双功能基团组装稳定的骨架、引入金属有机簇/链构筑单元或者极性基团提高MOF对CO2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催化转化和非配位N、卤素原子提高化合物对特定离子/分子的识别能力等研究工作。
吴风收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卟啉碳点的构筑及肿瘤光学诊疗”。吴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合成的两亲性卟啉小分子,通过自组装直接构筑纳米颗粒,改善光学性能及治疗效率,并且以高热稳定性的卟啉类光敏剂为前提,通过一步水热法直接制备出光敏剂内嵌碳点。
冯维旭副教授作了题为“发光聚合物的构筑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冯维旭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三脚架配体的稀土金属聚合物白光材料的构筑与光色调制,以及超支化聚硅氧烷在防伪加密领域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四位专家同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与困惑。
新闻小贴士:
杨庆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中国晶体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理事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1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苏成勇教授;2011-2018年,作为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先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工作,合作导师分别是Jean-Marie Lehn院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ke Zaworotko院士和Susumu Kitagawa院士;2018年9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近 5 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5项。在 Angew. Chem. Int. Ed.、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总引用2000余次。
侯磊,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组装以及在吸附分离、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陕西省以及企业技术开发等多项;以通讯作者在Appl. Catal. B: Environ., Chem. Eng. J.,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 Chem. Commun., Chem. Eur. J.等刊物发表SCI学术论文70多篇,6篇论文入选“ESI 1%”高被引用论文;获得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化学会优秀青年奖,西北大学优秀教师以及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吴风收,现任职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武汉黄鹤英才”。全国生物基及仿生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秘书。主要从事大环类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及碳纳米材料的制备、生物成像和传感研究。承担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近几年在ACS Cata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5篇,授权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6项。
冯维旭,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本科至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随后分别在中山大学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院欧洲膜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Mater. Chem. C、Macromolecules、Org. Lett.、Chem. Comm.、Chem. Eur. 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另外,于2018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