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见邮箱
  • 手机版
  •  学校主页
学生工作
X
UE SHENG SHENG HUO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青春科创 筑梦复兴 | 脚踏实地,科创竞赛绽放青春之翼

贾峰峰,男,汉族,中共党员,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曾任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校PPT协会副会长、科技处学生助理(勤工俭学岗)、校团委干事、轻化工程班长等职。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等赛事/活动,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5项(特等奖1项,金奖2项,铜奖1项,优秀团队1项),市级奖1项;同时,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收录4篇,ESI高被引1篇),申请发明专利5件,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陕西科技大学高水平成果奖励各1次,受到中青网、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个人简介

2013年-2017年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与能源学院 轻化工程 学士

2017年-2018年 中国教育接力扶贫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支教团队长

2018年-2021年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技术与工程 硕士

2021年-至今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

荣誉/称号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省优秀团队

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毕业学生干部

中国教育接力扶贫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延川县优秀志愿者称号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铜奖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陕西铜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 陕西省金奖(推国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陕西特等奖(推国赛)

深圳市“创业之星”、深创赛入围半决赛

中国·铜川秦创科技大赛 二等奖

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Q1

最初,是怎么开始参加科创比赛的?

我本科是13级造纸专业,入学时主要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有学生团队常在省上、国家获得相关荣誉,但那个时候对于比赛细节还没有太多的认知,只是觉得那些可以参加比赛和获奖的同学都特别厉害。说到我自己开始参加科创类比赛其实还蛮曲折和漫长的,最初参加比赛是从大二暑期开始的,那个时候刚刚进入PPT协会,经常有老师幻灯片需要修改、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幻灯片需要修改,我逐步接触到了学校比较优秀的同学和团队。我也参加过几次,但那个时候的团队都没走太远,现在想来一方面是大家都有课,另一方面主要是认知不足,热度2周就没了。但那个时候通过那些优秀同学的讲解和交流,我自己对项目、团队产生了最初和原始的一些认识,比如团队有分工、比赛有明确的规则、项目不仅仅需要项目本子、还需要网评幻灯片和路演幻灯片等等。

19年3月份左右,学院负责科创比赛的吕霞老师拉我组队,当时我招募了实验室同级的好几位同学,还拉了设艺、经管学院的同学开始组队写本子。那一年,院赛过了后,当我们正踌躇满志准备冲击省赛的时候,由于项目涉及指导老师商业信息问题,暂时搁置了。因此,真正开始参加到各类比赛时,已经是研二了,但也因为研一做实验、写论文,建立了对于写文字材料的一些基础。因而,当20年真正第一次自己组队参加省赛、国赛,就慢慢有了一些经验,我记得是校赛拿到了特等奖、省赛拿到了金奖、国赛拿到了铜奖。而且刚开始打每一场比赛,我们团队每一个人都异常认真的对待,一字一句的在那改项目本子,大家也一起熬过好几个晚上。现在想来,真的是特别庆幸当时有那样愿意一起拼搏的团队,一方面练习了自己对于团队协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会了和一群人一起共事,还有如何融合每个人的优劣势。

Q2

好项目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选择时应注意什么?

相比之前学校官网报道的师兄师姐,我本人参加比赛的次数也不是特别多,因此这方面了解的也不是特别透彻。最初的项目,大多都是在学院反复辅导下开启的,也都是硬着头皮向前走的,不懂什么就学习什么,同时也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要说自己的经验,下面有一点儿,仅供参考:

首先,我一个好的项目,最大的特质应该是社会价值大,也就是能够落地嵌入到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够走的长远。参加比赛时,经常见到很多不成熟项目,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容易空中楼阁。但项目负责人认知不足,老觉得自己idea比较厉害,别人都比不上。但其实参加的比赛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全国科创类竞赛项目的局面是百花齐放、重峦叠嶂的,不同地区有类似想法的项目比比皆是。记得前3年,最热的时候相同功能APP在同一个比赛中经常多次见到。很多我们能想到好项目,存在很大概率已经被付诸实践,因此,有了好的想法和好的项目,一方面,要迅速积极着手推进和可信赖的老师交流讨论,另一方面,要自己平时多调研,注意外界信息免得闭门造车。

如果要说项目如何选择,细分起来科创类项目种类较多,类型也很多,我也不是很清楚,就以我最熟悉的科研新材料创业类项目来说。要看项目好不好,一般要看三方面:第一,看材料在整个行业的地位,重不重要,体量大不大;第二,在已有工艺基础上,材料的附加值有没有增加;第三,要看项目的进展到哪一步,想法?实验?测试?小试?中试?认证?建厂?销售?每一个阶段和层次,都会决定项目走的远不远。

对于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方面,重要的不是项目进展,重要的是创新点专利、论文及在项目中的布局。比如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挑,这个项目本更像一个硕士论文,针对什么样的工艺有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新的解决方案、做出了不同于传统材料的新材料、或者新配方等等,都可以作为项目核心点来参加比赛。课外学术作品,要求学生创新的工作占据大头,有学生第一发明人专利最好,如果没有有一作论文也行,这个和科研项目一样,需要项目负责人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而创新工作最主要的证明,就是论文、专利。下面是今年5月份,我组织团队获得挑战杯陕西省特等奖时的照片。

Q3

项目团队如何组建,成员搭配的原则是什么?

一般“互联网+”、“挑战杯”、“大创”等赛事组建团队应该包括:项目负责人、两名核心团队成员、指导教师、行政指导教师。一个好的团队是项目取得成绩的关键,而负责人则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其他队员的选择权、项目整体的水准等的决策,都在项目负责人手中。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两名核心团队成员则是分担负责人工作的,同时也是项目负责人能够形成团队领导权威的关键所在,一般核心成员要选择对自己充分信任、执行力高、话少的人。指导教师则是提供选题、困难探讨和后续资源的后台,因此要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研究领域的指导教师。行政指导老师指的是辅导员、负责科创的老师、团委书记等,这些老师对整个年级的优秀学生了解较多、接触的项目和比赛也多,是优质队员、比赛可靠信息、后续参考资料的重要渠道,拉近队伍多请教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项目要完成,依此要经过立项、撰写项目本、凝练核心点、做支撑材料、配图、做汇报幻灯片、比赛等,那么依此需要的队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文字功底、活跃的思维、较好的PS技术、丰富的PPT技能、一定的视频剪辑能力、一定的财务知识储备、有设备/能拍照等。不同的团队,根据需要选择,同时根据比赛的层级不同,队员可以随时调整。这个包括惰性队员的剔除,活化队员的增添。另外,为期两年的比赛,我个人的经验是:好团队都是练出来的,招募的队员肯定参差不齐,但一定要聚在一起,有目标,做事情,这样才能凝聚力量,训练配合能力,当真正比赛需要查漏补缺增添东西时,才能迅速配合起来,实现要实现的内容。如果存在长期僵尸队员,不做事,不干活,只占据名额,这对整个团队是不利的。因此,参加科创类比赛,也存在一定的残酷性。如果有队员的整体协调性跟不上,无论之前对团队有多大的贡献,都应该劝退或者及时协商改进。下面是我带领团队深夜改项目本,队员撑不住睡着的场景,当时大家都觉得很辛苦,其实过去后都是美好回忆。在这样一个年纪,有人愿意和你一起拼搏,是很幸运的。

4B272

Q4

科创比赛与个人时间如何协调安排?

 在这方面,我最初也是手忙脚乱,毕竟参加一个比赛是有周期的,比如“互联网+”最短半年起步,长则一年项目培育。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些赛事都是有时间节点的、有关键环节的,只要牢牢把握住,在关键时间点将项目做好就行。根据我长时间积累,一般采取的策略是:重点记录,深度思考,集中突破。重点记录指的是:无论学校还是学院的专家辅导,都不要落下,要把每次辅导的重点记录下来;深度思考指的是:项目最熟的人是项目负责人,无论多么权威的专家,本着最终的水准,还在于负责人的理解和认知水准,因此项目负责人要深度思考项目的层次,修改方向,起到关键领导的作用,避免团队疲劳作业,反复作业;集中突破指的是:针对难点问题应该集合团队成员,展开头脑风暴,集中时间和力量来做专门的突破达到项目快速提升的目的。

同时,一些协作技巧如文件归类、版本命名等统一,也会节省时间,这主要是会减少找文件、材料混乱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具体怎么做,在开始工作前建立相关的信息群,告知队员材料的大概分类编号以及如何归档、命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缺少任何一名成员团队照样可以找得到对应资料,也避免了团队成员更替造成文件丢失的尴尬。除了文件方面,日常的交流也可以做出规定,如任务分配的回复、消息的更新、处罚制度等,大家要形成公约从而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也只有这样,团队的每个人材料从项目本身中解放出来,协同完成周期较长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提前安排自我时间表的形式,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学习和科创比赛,从而做到两不误。

Q5

参加比赛有没有什么其他收获?

总的来说,参加国家级的赛事,会在开阔眼界、提高素质、了解国情、深入民情、关注政治、产品推销、行业问题、市场分析、比重权衡等方面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商人、社会、项目等各个维度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接触到各个高校的精英,甚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与他们同台竞争,总之你会无形中融入到社会深层次的交流中。所以我认为这类赛事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高级赛场,它本身具有多维度、复合功能的特质,人员聚集了政府力量、商业力量、高校资源、优秀学子,也可以说是一个深度交融的通道,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支点。

一般对不同的赛事,其对于学生团队或者叫做创业团队的训练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等创业类比赛比较注重对参赛队伍综合信息整理能力和商业思维模式的训练,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后会逐步向社会靠拢,思考问题变得实际而全面;“挑战杯”、“环保大赛”等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则更注重科技创新,主要训练科技创新思维。因此,表面上我们可以把“挑战杯”算作“互联网+”中产业、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内容,但同时两个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

科创赛事可遇而不可求,积极参与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但遇到好的项目且正好在自己的时间空档、组建优秀的团队、具备靠谱的指导老师等这些都需要机遇。自己唯一可以做的是提前参加到一些团队当中积累团队经验,包括协会、社团、学生组织中,积极学习排版、幻灯片美化、核心凝练、PS组图、修图、文稿撰写、口语交际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参加学生团队需要的,毕业后在工作中也是刚性需求技能。只有提前练习上去,当有机会遇到好项目时,才能接得住,拿得下。但没有参加到科创类项目也不要气馁,这只是各种赛事的一类,没参加也没有过大的影响,并不能证明你就不够优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不同的选择而已,只不过一部分人把精力放在了这方面。

我的态度是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比赛锻炼自我,但不强求。无论怎样的团队都有散的那一天,只要加入到团队中就要一心一意做事,大家在一起共事那也是一种缘分,短暂的缘分。因此,尽量要做到聚则一团火,散做满天星,这样才是最好的状态。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网站: www.cxfla.com 版权所有: 99499www威尼斯-Apple-app-store

Baidu
sogou